新疆红枣栽培技术规程 1、范围 本栽培技术规程详细地叙述了红枣在新疆适宜种植区的主栽品种、育苗方法、丰产栽培管理技术、枣果采收与储藏和病虫害防治。 本技术规程使用于新疆所属行政区域内适宜红枣的栽培区。 2、规范性应用文件 2.1新Q/B1403—86 枣树品种 金丝小枣 2.2新Q/B1404—86 枣树品种 灰枣 2.3新Q/B1405—86 枣树品种 赞皇大枣 2.4新Q/B1406—86 枣树品种 哈密大枣 2.5DB65222/T005—1998哈密大枣栽培技术规程 2.6SB/T 10093—92 红枣储存 2.7DB65/2037—2003 红枣苗木 3、术语和定义 主芽:着生在枣头和枣股的顶端或侧生在枣头1次枝和2次枝的叶腋间的芽。 副芽:侧生于主芽的左上方或右上方的芽。 枣头:指形成枣树骨干枝和结果基枝的主要枝条,由主芽萌发生长形成,一般1年萌发1次。 枣股:由结果基枝上的主芽或枣头1次枝的主芽形成的短缩结果母枝,是枣头1次枝和2次枝的总称。 枣吊:即枣树的结果枝,于晚秋落叶而脱落,故又称脱落性枝。 开甲:又称“环状剥皮”。 干高:从地面根颈到第1主枝的部分。 树高:从地面至树体最上部枝梢的高度。 树冠:树干以上分生的所有枝条部分。 中央干:树冠中部直立向上生长的枝条。 骨干枝:构成树冠的永久性大枝,包括主枝和侧枝。 主枝:着生在中央干上的骨干枝。 侧枝:着生在主枝上的骨干枝。 4、红枣种植条件 枣树要求选择地势平坦、土层深厚、排水良好、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、没有长时间积水和盐碱较少的沙质壤土或中壤土地,且冬季气温不低于-28℃。土壤PH值低于8.5,总盐量在0.4%以下,其中C1 ̄不超过0.03%,地下水矿化度不超过1g/L。 5、选择品种 目前,新疆主栽红枣品种主要为:哈密大枣、赞皇大枣、金丝小枣和灰枣。这4个红枣品种均系1984年自治区红枣鉴定会上通过的新疆发展枣树的主栽品种。 5.1 哈密大枣 又称五堡枣,原产新疆哈密五堡乡。 哈密大枣,树体高大,较直立,呈圆头形,树姿开展,树势旺,枝条生长健壮。 花期长达2个月,一般在5月中旬~7月中旬,盛花期在6月中旬。每枣股可萌发枣吊3~5枝。果实发育期在6月上旬~9月中旬,约需100天。 果实椭圆形,4.2×3.8厘米,果皮较厚,暗红色,鲜果平均单粒重14.5克,最大重24.2克。果肉白色,果核纺锤形,纵横径1.8×0.8厘米,种仁不发育。最大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,果实饱满,商品性强。 哈密大枣在抗干旱风沙、耐高温、抗低温和抗病虫害等方面优于国内著名的赞皇大枣、金丝小枣、灰枣等品种。枣乡五堡最高气温41℃,最低气温可达-28℃,枣树仍未出现伤害。当年降雨低至33毫米,蒸发量3200毫米时,只要在生育期浇水3次即可正常生长结实。 哈密大枣病虫害较少,目前仅在个别枣园发现有邹大球蚧、康式粉蚧、红蜘蛛危害。 哈密大枣主栽区为哈密市,南疆各地州亦可栽培。 5.2赞皇大枣 赞皇大枣,原产河北省赞皇县。分布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区一带,20世纪70年代初引入南疆栽培。 赞皇大枣,树势中庸,树姿开张,枝条稀疏,树冠呈多头型,发枝能力弱。 果实长圆形或倒卵形,平均果重17.3克,做大果重29克。果面平整。果皮较厚,果肉近白色,致密质细,汁液中多,味甜略酸,含可溶性固形物30.5%,枣肉厚致密,味浓,制干甚佳,制干率达47.8%。含糖量71.45%,鲜食风味中上,干制红枣果形饱满,有弹性,耐储运,品质上等。由于果大而整齐,近几年多用于加工蜜枣,产品优良。该品种适应性强,耐旱,耐瘠薄,丰产稳定,用途广泛。南疆各地区均适宜栽培,应大面积发展。 赞皇大枣自花结实能力差,定植时按2:1配置授粉树,即2行赞皇大枣1行灰枣。 5.3 金丝小枣 金丝小枣,原产山东省乐陵县。重点分布在山东省无棣、庆云、阳信、沾化、寿光和河北省沧州地区。于20世纪60年代初引入南疆各枣区。该品种是目前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,产量约占全国总产的1/5~1/4。 金丝小枣,树势中庸,有明显的中心干,树姿直立,呈圆锥形;树冠较小,枝条细长稠密,新梢黄绿色。发枝力较强,结果枝中长。在阿克苏地区一般年份表现出4月中下旬萌芽,5月底~6月初开花,6月中旬盛花,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。 果形有椭圆形、倒卵形等多种,较小,平均果重6~7克,果皮薄,鲜红,光亮美观。果肉致密细脆,味甘甜,微具酸味,含可溶性固形物34%~38%,维生素C含量为560毫克,可食率95%~97%,制干红枣肉质细,果形饱满,富有弹性,含糖74%~80%,耐储运。 该品种耐盐碱、抗旱,喜深厚肥沃土壤。但不抗风沙干旱,抗病虫能力弱。 该品种适宜在南疆各地州栽培,特别在一些河流下游不能栽植其他果树的轻盐粘土区,生长良好。但不宜在沙滩地上栽培。 5.4 灰枣 灰枣,又名新郑大枣。原产河南省新郑县,主要分布在新郑县、中牟县、兰考县、西华县。20世纪60年代中期引入南疆地区,先已在新疆阿克苏地区、若羌县大面积引种成功,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 灰枣树势健壮,树姿开张,呈圆头型,枝稀而粗。枣头一般10节左右,枣股较大,可抽生枣吊3~5个。 果实长椭圆形,一头大一头小,一般纵径3.8厘米,横径2.6厘米,果实中等大小,平均单果重9.7克,最大13.3克。果皮中厚,棕红色。果肉厚、绿白色、质地致密、细脆,汁液中多,味甜,品质上等。鲜枣含糖量30%左右,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2%以上。核较小,长纺锤形,核与肉分离,可食率97.3%,制干率50%左右。干枣颜色深红,果肉致密、离核、较脆,含糖量65.1%,入口绵香蜜甜。富有弹性,受压后能复原,耐储运。灰枣既可鲜食,又可制干、加工,为中果型最佳良种。 果实于9月下旬成熟,树势健壮,枝灰色,粗壮稀疏,树枝开张,抗旱、耐瘠薄,抗病虫,也较抗风和耐盐碱。丰产性强、稳产,适宜沙地大面积发展。 6、苗木培育 新疆枣树通常采用嫁接、根蘖繁殖方法培育品种苗木。 6.1 嫁接育苗 嫁接育苗是繁殖良种枣苗比较先进的常用方法。该方法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、品种纯、质量好,栽植成活率高。 6.1.1培育砧木 最常用的是选用酸枣做砧木,酸枣根系发达、抗性强,苗木生长快,嫁接品种后移栽成活率高,缓苗期短。 6.1.1.1种子处理 在生长健壮的酸枣实生母树上采收充分成熟的果实,洗去皮肉,漂净空核,晾干储藏,土壤封冻前进行层积处理,或在早春温水(20℃左右)浸种1~2天。 层积处理:将枣核用清水浸泡2~3天,使其充分吸水,然后选排水良好的背阴地方,挖深40~50厘米的坑,自坑底依次铺放一层枣核和一层湿沙,每层2~3厘米,当铺到离地面10~15厘米时喷淋清水,使枣核空隙充满湿沙,最后用木板、席草封盖坑口,覆土保温,使坑内温度保持3~10℃之间;也可以按1份枣核、4份湿沙混合堆积处理。翌年4月上旬,层积枣核逐渐开裂,露出白色培根,这时即可分批挑出播种。 6.1.1.2播种时间 土壤温度10℃以上时进行播种,新疆种植区一般在4月份以后。 6.1.1.3播种方法 6.1.1.3.1地膜覆盖育苗 平整土地,将苗圃地做成畦面宽70厘米,畦沟30厘米的苗畦。没畦面播种2行,行距30厘米,株距15厘米,沟或穴播,播种深度2~3厘米,每穴点播2~4粒。覆土后在畦面覆盖地膜。幼苗出土期揭掉地膜,每亩播种量6~9公斤。 6.1.1.3.2营养袋育苗 袋直径10厘米,内放营养土,播量:2~3粒/袋。此方法节省种子,抗逆性强,不受季节限制,栽植成活率高。 6.1.1.4播种苗管理 出苗后,适时灌水施肥,防治地下害虫。苗高20厘米以上时,须加大肥水,促其及早成苗。一般当年播种,第2年嫁接,第3年出圃。 6.1.2接穗处理 嫁接前,将已经削好的接穗用GGR6#生根粉配置100PPM(即1克生根粉加水10公斤)溶液浸泡2小时,浸泡深度6厘米,浸泡液温度为25℃,这样可提高嫁接成活率。 6.1.3嫁接方法 6.1.3.1芽接 为绿枝嫁接,接穗随采随接,5月中旬至7月上旬均可嫁接。 6.1.3.1.1削切芽片(接穗) 左手拿接穗,右手拿芽接刀,先在叶芽上部0.3~0.4厘米处横切一刀,长约0.7厘米,深达木质部,在由芽下1厘米处向上削,削时略带木质部,向上削到横口为止,取下上宽下窄的1.5厘米左右长的盾状芽片,放在湿毛巾内备用。 6.1.3.1.2砧木的切法 距地面6~10厘米处,选背阴面,平滑的地方横切一刀(长0.7~0.8厘米),深度以切断砧木树皮为度,在横刀口下面的中央,用刀尖由上向下划一刀深至木质部,长1.5厘米左右,切成“T”形。 6.1.3.1.3插入芽片 用刀尖将“T”字口两侧的皮层挑开,将盾状芽片插入切口,使芽片的上切口与砧木的横切口对齐,用手按一按,使盾状芽片与砧木紧密结合,最后用塑料布条将伤口包严,露出芽和叶柄,并距接口以上2厘米处剪断苗干即可。 此嫁接方法简单,芽接成活率可达95%以上。熟练工人每天嫁接500~800株,单芽嫁接用料经济,能繁殖大量嫁接苗木。此法适应于根茎0.8~1.0厘米的砧木苗木嫁接。 6.1.3.2切接法 为绿枝嫁接,接穗随采随接,5月中旬至7月上旬均可嫁接。适应于根茎0.6厘米以上的苗木嫁接。 6.1.3.2.1削接穗 在采穗圃母树枝条的正芽下3厘米处用利刀削成小斜面,斜削去一些木质部即可。 6.1.3.2.2切砧木 在离地面5~6厘米处剪取砧木,垂直切下2~3厘米左右。 6.1.3.2.3插接穗 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中,使接穗的长斜面两边的形成层和砧木切口两边形成层对准,而后用塑料带从上而下绑紧。 6.1.3.3劈接法(属于硬枝嫁接) 6.1.3.3.1接穗选取及储藏 枣树冬季休眠期,从盛果期的健壮优良母树上,选取树冠中部1年生节间较短、生长充实的发育枝条作为接穗,然后储藏穗条。方法1:将接穗用湿沙控制在2~7℃之间,注意通风。方法2:将工业石蜡在容器中融化,温度加热到100~130℃,剪截接穗长度10~15厘米,再将接穗两头速蘸石蜡,随即装入塑料袋中,放入窖中储藏,待嫁接时备用。 6.1.3.3.2削接穗 先把接穗梢头和基部不饱满的部分去掉,剪成5~6厘米的长段,每段保证一个芽。然后在接芽下3厘米处的两侧削成一个锲形斜面,斜面平整光滑。 6.1.3.3.3劈砧木 在离地面5~6厘米处,剪断或锯断砧木,用快刀削平锯口断面,用劈刀从砧木中间向下劈开,劈口深度约3厘米,防止泥土进入劈口。 6.1.3.3.4插接穗 用劈刀或嫁接刀撬开切口,轻轻插入接穗,使接穗形成层与砧木形成层对准。粗砧木可两边各插入1个接穗,接穗插进后,用宽塑料带从上往下绑紧。 6.1.4嫁接苗管理 嫁接后立即灌水,5~7天后砧木与接穗基本愈合,10~15天后凡接芽新鲜,叶柄一触即落,标志嫁接成活;没有成活的,应及时补接。接芽萌发5厘米以上时,即可将接芽上部的砧木剪除。同时,接穗新芽长到10厘米左右时,可施追肥,及时松土、灌溉。 6.2 根蘖育苗 利用枣根很容易萌生不定芽而长成植株的特点,选择生长健壮的壮龄树做跟蘖母树。此法是从母树上取下苗木,直接栽培,不需嫁接,因而比较简单,但所产苗木有限,一株成年结果树1年仅能产根蘖2~10株,同时需断根育苗,因而影响结果母树的产量与寿命。 6.2.1根蘖苗培育 冬季封冻前或春季枣树发芽前,距枣树1~2米处,挖宽30厘米、深20~40厘米的断根沟。切断2厘米以下的所有小根,然后在沟里施肥、浇水、覆土。使断根伤口和伤口附近形成不定芽,抽生根蘖苗。 6.2.2根蘖归圃苗 当年萌发的跟蘖苗由于入冬前挖出,埋在地窖的湿沙中,于翌年4月中下旬移植苗圃,亦可在翌年春季挖出移栽。株行距10×50厘米。在苗圃培育1年,即成为根系发达完整的定植苗(即根蘖归圃苗),第3年出圃定植。 6.3 苗木出圃、包装运输 苗圃培养的嫁接苗、根蘖归圃苗,高度达0.8米,地茎达0.8厘米以上时,可以出圃移栽定植。起苗时,应尽量保持根系完整,不损伤根皮。枣苗运输前应按品种、等级分类包装,按每50株从主干下部、中部捆紧,根部蘸上泥浆,并用浸湿的草袋、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裹。包装内外各挂一个标签,注明品种、等级、株数。如长途运输,还须包上塑料膜保湿,再套上麻袋,防止根系失水,影响成活率。这样早春运输可保鲜20天左右。 7、丰产栽培技术 7.1 栽植方式及密度 7.1.1零星种植 指房前屋后,道路两旁、沟坡堤岸及小块闲散土地上栽植枣树。这种栽植形式既能美化环境,又有一定的经济收入。 7.1.2片林 城市附近以供应鲜食为主,可成片建园。 小枣品种株行距以3×4米或4×8米为宜。 大枣品种株行距以4×6米或5×6米为宜。 7.1.3枣粮间作 是枣树与一些低杆农作物间作套种的统称。 枣树具有发芽晚,落叶早,生长期短,枝条稀(结果枝为脱落枝),叶片小,自然通风透光好,根系生长高峰出现迟生长等特点,并且枣树与见作物生长期交错分布,两者肥、水和光照需求矛盾小,这就决定了枣树是实行林粮间作最佳树种之一。 7.1.3.1间作模式 枣树+小麦 枣树+豆类 枣树+棉花 枣树+蔬菜 枣树+瓜 7.1.3.2栽植密度 为减少枣树对间作物的不良影响,可采取缩小株距、加大行距的办法。 单行定植枣树时:行距10米,株距2~3米,每公顷栽植360株(24株/亩) 双行栽植枣树时:宽行18米,窄行3米,株距2~3米,每公顷360株(24株/亩) 7.2 栽植时期和方法 7.2.1栽植时间 新疆主要以春季定植为主。因枣树发芽较晚,一般比其他林木推迟10~15天栽植,过早栽植会影响成活。根据南疆地区的气候特点,一般情况下,和田、喀什地区以4月5~15日栽植为宜,阿克苏、库尔勒地区以4月10~20日栽植为好,再往北移,可再推迟一周栽植。 7.2.2栽植方法 栽植时,应挖大穴,直径1米,深60厘米,施入基肥,栽后填土。定植前,红枣苗木用FGGR6#生根粉配置30PPM(即1克生根粉加33公斤水)溶液浸泡3~4小时,然后再放入清水浸泡12小时以上,待苗木吸足水分后定植。定植后,及时浇足第1水,待表土略干后,再浇1次水,以保证成活。 7.3 土壤管理 枣树栽植后,自5月中旬开始发叶,这时要保持土壤湿润。6月中旬,幼树进入生长旺季,注意适时浇水和施肥,加速苗木生长。每年施肥2次,包括施积肥和施追肥。施肥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加。枣树较其他果树耐旱,但要获得丰产,也要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,1年中应浇“催芽水”、“助花水”和“促果水”。 秋季枣果采收后至土地封冻前,行间要进行翻耕,深度20厘米左右,使土壤疏松和熟化,改善土壤吸水和保水能力,利于冬季积雪,减少土壤的越冬害虫。 7.3.1中耕除草 枣树生长期间,结合灌水及时中耕除草,一般全年进行4~5次,经常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状态。中耕除草切断了土壤毛细管,使土壤疏松,有利于土壤透气、吸水和保墒,防止杂草与枣树争夺水分和营养,减轻病虫害。 7.3.2灌溉 根据枣树生育规律,一般应在萌芽前、盛花期、果实膨大期和土壤封冻前灌水4次。若果实生育期(7~8月份)遭遇干旱,应适当增加灌水次数。灌水方法大部分采用土渠输水畦灌。如有条件提倡用滴灌和喷灌。每次灌水量以渗透土壤50~60厘米根系主要分布层为宜。 7.3.3施肥 施肥是实现枣树早果、丰产、稳产、优质的主要技术措施。每年须不断增加土壤肥力,以满足枣树生长结果对营养的需求,促进枣树正常生育,提早结果,早期丰产,高产稳产。同时,施肥可增强树势、延长结果年限和树体寿命,并提高抗病性和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。 7.3.3.1肥料种类 7.3.3.1.1基肥 主要包括各种家畜、家禽肥、人粪尿、绿肥、饼肥等,应占到施肥总量的60~70%。施肥时期从枣果成熟期到土地封冻前均可进行,以枣果采收后早施为好,一般在10月上中旬。如秋季末施基肥,要在来年春季土壤解冻后尽早补施,春施基肥可配合一些速效磷肥,以便及早发挥肥效。 7.3.3.1.2追肥 除施基肥外,在生长期间还需追施速效肥。常用的追肥有尿素、磷酸二铵、复合肥等。根据枣树生长特点,花期(含花期)之前以氮肥为主,幼果期之后以氮磷复合肥为主。一般每年追肥3次,第1次在萌芽期,这次追肥可补充树体储备营养的不足,有利于枣树萌芽,花芽分化,枝叶生长,开花坐果;肥料种类为尿素。第2次在幼果期,枣树花量大、花期长,开花坐果消耗了很多营养,通过追肥,可补充各生理器官对营养的需求,减轻生理落果;可用复合肥、磷肥、二铵等。第3次追肥在果实膨大期,此次施肥,可促使果实细胞分裂,增大果实体积,减轻后期落果,提高产量和品质。肥料种类以过磷酸钙、磷酸二铵、复合肥等为主。 7.3.3.2施肥量 施肥量多少,因树龄大小、树势强弱、肥料种类、结果多少、土壤肥力等情况而异。追肥所需肥料种类和施用量,因物候期不同而异。发芽期和开花期以氮肥为主;结果大树,每株施速效氮肥0.5~1.0公斤,以促进枝叶的生长、花芽分化和开花坐果做好准备。果实发育期以速效氮磷复合肥、果树专用肥、腐热人粪尿为宜,结果大树施复合肥1~2公斤,或腐热人粪尿30~50公斤,以减轻生理落果、促进果实的正常发育。 7.3.3.3施肥方法 基肥一般采用沟施,具体有环状沟施、辐射沟施和轮换沟施3种: ①环状沟施法:沿树冠外围投影处挖深40~50厘米,宽30~40厘米的环状施肥沟,将肥料均匀施入沟内,并及时填平。 ②辐射沟施法:距主干80厘米左右至树冠外围,挖6~8条深宽24~25厘米的里浅外深的辐射施肥沟进行施肥。 ③轮换沟施肥:在树冠外围两侧(东西或南北)挖深、宽各40厘米的施肥沟,东西和南北隔年轮换施肥。 追肥一般采用穴施,也可以采用沟施。穴施是根据树冠大小,在树下挖不同数量的施肥坑,坑深15厘米左右;沟施法是在树冠下东西和南北不同的方位,挖深15厘米、宽10厘米的施肥浅沟,施肥后及时回填土。枣树追肥后及时浇水。 7.4 树体管理 7.4.1枣树整形 自然生长的枣树,树形混乱,通风透光差,不利于枣树丰产和枣粮间作。枣树合理整形是通过修剪的手段合理控制枝条的生长部位,形成牢固的树体骨架,培养良好的丰产树形,使树体有良好的光照条件,充分进行光合作用。丰产枣树的树形主要有: 7.4.1.1自然开心形 每株树留3~4个枝,每个主枝上留2~3个侧枝,向四周自然伸长。优点:通风、透光良好,结果多,着色好,树形培养快,适合于密植,便于管理和采收。缺点:无中心干,主枝上的侧枝较多,负荷重,容易下垂和风折,寿命较短。 7.4.1.2主干疏层形 在强壮的中央领导干上培养主枝7~9个,分成3~4层,主枝分层相间排列。优点:堂内光照好,枝多而不紊乱,空堂很小,易丰产,寿命长。缺点:树冠过高,不易管理。 该树形一般树高8米左右,干高约1.5米,非常适合枣粮间作。 7.4.2枣树修剪 通过枣树的合理修剪,使枝条主次分明、错落有致、改善透光条件,营养枝和结果枝相互转化和提高光能的利用率,达到加速幼树生长、提早结果、盛果期延长、老树更新、高产稳产、减轻病虫害、提高枣果质量,延长树体的经济寿命。主要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。 7.4.1.1冬季修剪 即休眠期修剪,枣树落叶后至萌芽前进行。因冬季寒冷多风、气候干燥、剪口易裂,剪口芽不易萌发,故应在枣树萌芽前修剪为宜。 冬季修剪主要是对定干后的枣树进行短截,并对衰老的骨干枝进行回缩,从而调节通风透光条件、调节树体的根冠养分,恢复树势,增加产量。常用方法如下: 7.4.1.1.1短剪 也叫短截。指对当年生枣头和2次枝的修建。只保留2~3个二次枝的称中短截,适用于发展空间不大的枣头,以利于培养结果枝组。对基部只保留潜伏芽(长5~6厘米)的修剪称重短截,适用于枣头生长势弱、有发展空间的枣头和二次枝。 7.4.1.1.2回缩 也叫缩剪。是把生长衰弱、枝条过长下垂和影响骨干枝生长的结果枝条,在适当的部位短截回缩,以抬高角度,复壮树势。 7.4.1.1.3疏枝 是将密挤枝、交叉枝、竞争枝、枯死枝、病虫枝、细弱枝及没有发展空间的各种枝条从基部剪除。疏剪要求剪口平滑,不留残余,以利愈合。 7.4.1.2夏季修剪(生长季节修剪) 在展叶至盛花期进行,以疏梢、摘心为主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,减少枣头营养的消耗,促进坐果。常用办法如下: 7.4.1.2.1枣头摘心 6~7月份在新生枣头尚未木质化时,保留3~4个二次枝,将顶梢剪去。枣头摘心能促进枣头当年结果。 7.4.1.2.2开张角度 对角度小、生长直立或较直立的枝条,用撑、拉、吊等方法,把枝条角度调整到适当的程度,以缓和树势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。 7.4.1.2.3抹芽 枣树萌芽后,对各类枝条上的萌芽,需要的保留,多余的及时抹除,以减少营养无效消耗。 7.4.1.2.4消除根蘖 枣树水平根上的不定芽萌生出的根蘖苗,消耗大量母株营养,不利结果和管理,应及时清除。 7.4.3促花坐果 枣树花芽当年分化、多次分化、花量多、花期长。但花芽分化、开花坐果和枝叶生长、营养竞争激烈,导致严重落花,降低产量。采取以下措施,可调节花期营养矛盾。 7.4.3.1枣头摘心 摘心是摘除枣头新梢上幼嫩的梢尖。枣头一次枝摘心称摘顶心,二次枝摘心称摘边心。不同时期摘心有不同的作用,在新梢旺盛生长期摘顶心,可消弱顶端优势,促进二次枝生长,形成健壮结果枝组;新梢缓慢生长期摘心,可促进枝条的木质化,充实芽体,有利安全越冬。 7.4.3.2环状剥皮(又称“开甲”) 通过环剥,切断韧皮组织,使光合作用短期不能向下运转,地上部营养相对增加,有利于花芽分化和开花坐果对营养的需求,以减轻落花落果,提高坐果率。开甲处理的产量平均高于不处理的10%左右。 环剥时期宜在盛花初期(枣吊30%左右的花开放),此时开的花质量高,果实生育期长、发育好、大果率高和商品性好。环剥部位大部在主干部分。第1次从主干地面以上20厘米处开始,以后每年上移5厘米,接近第一主枝时,再从主干下部重复进行。 枣树的开甲自下而上,每年开甲一环,每环相距5~10厘米。 环剥方法:用镰刀刮去环剥部位老树皮,露出粉白色韧皮,再用专用环剥刀按要求宽度上下环剥两圈,深达木质部,但不伤木质部;切口平滑,取净切断的韧皮,及时涂抹湿泥,并用塑料布包扎封闭。环剥宽度因植株大小而异,一般为5毫米左右,以环剥后30天内伤口愈合为宜。环剥一般应在生长势较强的植株上进行。老树龄、未完成整形任务的小树和生长较弱树不宜进行环剥。 7.4.3.3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肥 枣树花期、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肥,可提高坐果率。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肥主要有以下几种: 赤霉素:花期喷施10~15ppm的赤霉素水溶液,能刺激花粉发芽,促进授精坐果,明显提高坐果率。一般可增产50%以上,而且使用安全。喷施时间以初花期最为适宜,一般喷施1次。 硼酸和硼砂:花期喷0.2~0.3%的硼酸和硼砂溶液,能刺激花粉发芽和花粉管生长。对提高坐果率也有一定效果,土壤缺硼的枣园更加明显。 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(GGR):是目前生产的一种最新产品,对提高坐果率、增产增收具有很好的效果,喷施浓度30ppm。 7.4.3.4喷水和灌水 枣树的花粉发芽需较高的空气湿度,开花坐果需有较充足的水分供应。枣树花期土壤灌水和树上喷水,可改善枣园空气湿度,补足各器官对水的需求,有利于花芽分化,明显提高坐果率。 喷水时间宜在下午6点以后,喷水次数因花期干旱程度而异,一般年份隔1天喷1次,共喷3~4次。干旱较严重年份,喷水次数适当增加,为节省用工和投资,喷水可与施肥、喷生长调节剂结合进行。 7.4.3.5放蜂 红枣为虫媒花,有丰富的花蜜。枣园放蜂能够提高授粉率,尤其是异花授粉的赞皇大枣等品种。一般情况下应将蜂箱放在枣行中间,间距不易超过500米。 8、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造成枣树产量低、果品质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。-防治病虫害要贯彻以预防为主,防重于治,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。实施无公害的生物防治措施,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,把病虫害减少到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和维护生态环境的目的。 枣树上的病虫害种类较多,在全疆范围内对枣树产量和质量影响最大的虫害,主要有红枣大球蚧和梨笠园盾蚧,均属枝干害虫。 红枣大球蚧主要分布于和田、喀什、克孜勒苏和阿克苏。它们危害枣树的枝、干、叶和果实,以刺吸式针状口器刺入皮部吸食汁液。轻者影响发芽、开花、结果,使其叶绿素减少,含水量降低,树势逐渐衰弱,使叶和果实早脱落。重者枝干或整株枯死,造成很大经济损失。 8.1 红枣大球蚧 别名瘤大球坚蚧,枣球蜡蚧,属于同翅目蜡蚧科球坚蚧属。 形态:雌成虫体长约10毫米,宽8毫米,红褐色,并有灰黑色花斑,通常一条中纵带、两条锯齿状边缘带,两带间有8个斑点呈列状分布,虫体多向后倾斜。体背面分泌毛绒状蜡被,产卵后蚧壳变成半球形,体被硬化为黑褐色,花斑和蜡被均消失,仅留个别凹点。卵为椭圆形,乳白色,均长0.4毫米。一龄若虫扁长,椭圆形,桔红色,体节较明显。二龄若虫淡黄色。 生物学特性:在喀什1年发生1代,以二龄若虫固定在1~2年枝干上越冬,翌年4月上旬开始取食活动,4月下旬雄成虫羽化,交尾;雌成虫开始抱卵,每头雌成虫均可抱卵5000粒以上,高达上万粒。无孤雌生殖能力,其寿命20~34天,雄成虫为1~2天。4月底~5月初为成虫盛发期。卵期21~27天,5月底、6月初卵孵化,活动若虫多固定在叶子的正反面而沿主脉两侧取食,二龄若虫和雌成虫多在树冠下部枝条上固定危害。7月中~8月上旬为若虫危害盛期,9月份逐渐下降为衰退期。10月中旬越冬。 8.2 梨笠园盾蚧 别名梨园蚧,属于同翅目盾蚧科笠园盾蚧属。 形态:雌蚧壳圆形,突起,灰白色,直径1.5~2.0毫米,两个黄色壳点在中央,壳上有暗灰色轮纹,雄蚧壳椭圆形,壳点偏一边。该虫主要以卵胎生繁殖,初龄若虫淡黄色,椭圆形,固定若虫圆形。 生物学特性:该虫在阿克苏地区每年发生2~3代,以二龄若虫在枝干上越冬。翌年4月上旬开始吸食,5月中旬雄成虫羽化交尾,5月底雌成虫产卵。可孤雌生殖,每头雌成虫可抱卵100~160个,抱卵期一个多月,每天均产仔5~11头,若虫落地即可活动,但均不爬离蚧壳。活动若虫可见于6月初,7~8月,8~9月,若虫期50天左右。从5月中至10月均可见雌成虫和若虫,他们群聚在向阳面的嫩枝干上危害,一般在1厘米以下细枝上较多,稠密处蚧壳重叠,成活率较高。11月初开始越冬。 两种蚧中发生始见期可用泡桐、雌槐花初开期,梨花盛开期来指示,卵孵化期可用石榴花开初期及沙枣花末期来指示。 8.3 综合防治技术 8.3.1加强森林植物检疫工作 严把苗木调运和产地检疫关:凡是有两蚧的苗木,不允许调运和引进,在起苗、出圃时,一旦发现蚧虫,一律平茬或就地烧毁。对枣园苗木逐株检疫,不用有虫苗木。 两蚧严重危害枣园,在树木休眠期(冬季或早春)要结合树体整形修剪,剪除带虫枝,清理树下新萌发的根蘖苗,并集中销毁。 8.3.2营林防治措施 8.3.2.1实行农林间作,加强水肥管理 4、5、6月三个月灌水2~3次,施肥1~2次,加强中耕、除草、松土等抚育措施。 8.3.2.2栽种植物保护行 两蚧对寄主有一定的选择性,种群数量低时尤为明显,应在枣园周围种植抗虫树种,如柳树、杨树等防护林带,以起隔离作用。 8.3.3人工防治 在4月下旬~5月下旬,两蚧雌成虫抱卵时,用硬物将雌体刺破或用抹布擦去枝条上的雌成虫,防效可达85%以上。 8.3.4保护利用天敌 红枣大球蚧的天敌有球蚧花角跳小蜂、异色瓢虫、德国胡蜂、双刺胸猎蝽,还有麻雀、戴胜等鸟类。 梨笠圆盾蚧的天敌有孪斑唇瓢虫、介蚜小蜂及普通草蛉等,应严加保护。当天敌寄生率在30%以上时,禁止使用化学药剂防治。 8.3.4化学防治 8.3.4.1常规喷雾 初卵若虫期是防治最佳时期,对1~2龄若虫可选10%氯氰菊脂2000~3000倍液,2.5%敌杀死(溴氰菊脂)1000~2000倍液和20%速灭杀丁+蚧螨灵1500倍液。对雌成虫可选用2.5%功夫菊脂乳油,20%灭扫利(甲氰菊脂)乳油2000~3000倍液喷雾防治,对树体均匀全面喷雾,以枝、叶湿润药液不下流为宜。 8.3.4.2打孔注射 用手摇钻在树干80厘米处向下倾斜45度角,在3个不同的地方打孔3个,孔深2~3厘米,每孔注药1~2毫升,并用黄泥封口即可,药剂用40%氧化乐果40倍液 8.3.4.3挖沟根埋 在距树根际30~50厘米处挖20厘米、深30~35里米的环形沟,视树体大小而异,将15%铁灭克颗粒剂,用量40克/株,呋喃丹颗粒剂25克/厘米均匀撒入沟内,覆土灌水。 8.4 其他虫害 8.4.1山楂红蜘蛛 形态:雌成虫椭圆形,背部突起,深红色,体背两侧有黑色纹,体上刚毛长,基部无瘤,足黄白色,第1对不特别长,卵圆球形,淡黄色和黄白色。 生物学特性:该虫喜欢集中在叶背面为害,吐丝拉网,并产卵在丝网中,不活跃。1年发生5~6代,6月中旬开始发生,7~8月份最多。主要危害花芽和嫩叶,损伤芽和顶端分生组织后,致使枣树无法抽枝展叶,使整株枣树枝体上形成网状,枣叶变黄脱落,如不及时防治可使果实绝收。一般在9月中旬~10月上旬出现越冬雌成虫。 防治办法:用1.8%阿维菌素,每亩18~32毫升喷雾防治。用20%三氯杀螨醇混1:800倍的2.5%敌杀死1:1500倍,加0.3%的尿素、0.14%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,每7天喷1次,连喷2~3次可控制其大发生。用0.3~0.5度石硫合剂也能起到一定防治效果。 8.4.2枣星粉蚧 别名枣阳腺刺粉蚧,分布于哈密地区,主要危害枣树叶片和嫩枝,使红枣产量下降或造成枝干枯死。 形态:雌成虫长椭圆形,体长4.0毫米,体背有稀疏小刺,体腹两侧有各种长度的刚毛,雌体上覆盖有白色蜡粉,从虫体各面射出细玻璃丝状蜡丝。 防治办法:可在春季2~3月进行刮皮,刮皮后集中烧毁,再用石硫合剂加1:2000倍的2.5%敌杀死刷树或整株喷洒,5月初进行药物防治,用1:800的40%氧化乐果混合1:1500的2.5%敌杀死混合液喷洒,每10天喷1次,连喷2~3次可控制危害,同时还可以防止春尺蠖。 8.4.3皱大球蚧Eulecaium kuwanai kanda 别名桃球蜡蚧,分布于哈密、喀什和克孜勒苏等地州。 形态:雌蚧壳球形,高突皱缩,硬化,灰黄色,具有整齐的黑斑图案。 防治方法同红枣大球蚧。 8.4.3储藏病害的防治 采收前一星期,果实生长期树上喷0.2%氯化钙溶液和0.2%~0.3%磷酸二氢钾溶液,可提高枣果的耐藏性,减轻生理病害的发病率。采收后用TB2等杀菌剂处理枣,可有效地杀灭枣果表面的病菌及致病微生物,降低真菌病害的发病率,提高枣果储藏质量。 9、枣果采收、储存 9.1 采收时期 按枣果皮色和肉质变化情况,枣果成熟过程分白熟期、脆熟期和完熟期3个阶段。枣果采收时期因品种和用途而异。 鲜食、储藏保鲜的枣果:宜在脆熟期采收,此时枣果已充分成熟,色泽艳丽,肉质鲜脆,含糖量高,口感好,VC含量高。 制干枣果:宜在完熟期采收,此时枣果已完全成熟,色泽好,果形饱满,干物质多,容易凉晒,制干率高,等级枣多,含糖量高,品质好。 9.2 采收方法 鲜食和储藏保鲜的枣果:须人工采收,并带上果梗,切勿枣果带伤。带果梗的枣果储藏期明显延长。采收时间以上午没有露水后至11点之前进行为宜。 制干品种:大部枣区习惯用木杆打落,其用工多,劳动强度大,枝、叶、果易损伤,对树体营养积累和枣果质量有影响。建议采用乙烯利催落,具体方法是:采收前5~6天,树冠均匀喷撒200~250mg/1乙烯利,喷后释放乙烯,使果梗离层组织解体,枣果提早脱落,一般喷后,第2天即开始有效,第3~4天进入落果高峰,第5~6天成熟的枣果可基本脱落。 乙烯利催落采收,适用于制干品种,鲜食品种不宜采用。 9.3 鲜枣储藏 鲜枣营养丰富,味道鲜美,富含VC,具有较高营养和药用价值。但鲜枣不易保鲜,在室内常温下24小时即失水5%左右,失去故有的新鲜状态,食用价值大大下降,VC大量被破坏。一般在0℃±1℃的冷库中储藏。通过储藏保鲜,调节市场的鲜枣供应期,提高枣的经济效益。 9.3.1采收时期 枣果成熟度是鲜枣储藏保鲜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,对鲜枣储藏期影响很大。枣果储藏保鲜,宜在枣果着色50%左右半红期。采收偏早,品质不好;采收偏晚,保鲜期降低。 9.3.2储藏条件 温度:鲜枣储藏温度控制在-0.5~1℃之间效果最佳。 湿度:鲜枣储藏相对湿度应控制在90~95%之间。 9.3.3储藏方法 枣果采收后,装入果箱,运输过程切记轻拿轻放,防止磕碰损伤。储藏前枣果进行挑选、分级、清洗、消毒和预冷处理,再把枣果装入0.01~0.02毫米无毒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塑料薄膜袋,每袋容量5公斤以下,扎紧袋口,袋中部两面打两个直径1厘米小孔,然后将鲜枣分层放在储藏架上。 10、枣果干制加工技术 目前枣果大多数用于制干。红枣易于保存,可做为进一步加工的原料。果实采收后如能及时地进行干制,就使得当年的收成得以保证,否则就会发生大量的腐烂,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。 10.1 枣的干制技术 自然干制:利用太阳的辐射热能、热风、通风阴干等方法干燥。 人工干制:在人工控制温湿度的条件下,使用烘烤房进行干制。此法可大大缩短干燥时间,获得较高质量的干制枣果。 10.2 干枣的储藏 制成的干枣,按大小、色泽、有无虫伤及破损程度等将干枣分等级包装后进行储藏。干枣储藏方法比较多,可行的办法主要为塑料袋包装储藏,具体方法是:用0.07毫米的聚乙烯薄膜制成每袋5千克的袋子,装好密封后抽气,置于干燥凉爽的室内。此法储藏1年后干枣色好味正,好果率95%以上。 |